安徽编制“清单化”减排方案指导企业减排升级
但现在情况有所变化:最近一年,三星、LG、台积电、阿尔斯通、西屋电气等传统行业的大巨头陆续宣布了进军光伏行业的计划,而那些早在其中耕耘的公司也日渐壮大,这或许预示着这个新兴行业开始进入青年时代。
太平洋[12.17 -0.90%]证券研究员于英仪对《红周刊》说,他认为中国光伏企业目前正遭遇连夜雨,继受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外,人民币汇改的重启让其又面临新的成本压力,因为中国光伏产业产品每年大约有5成和1成出口到欧洲和美国。龙头电池和组件公司目前积极拓展垂直发电项目以躲避周期性风险,小企业可能会在今年安装量爆发时段过去之后再次经受大的洗礼。
期待政策甘霖惠及这边是产品价格大幅跳水,那边却是居高不下的上网电价。拓日新能在2009年年报中如是表述。国家对这块推进不力,去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说过要增加补贴的,可到今年二季度都快已经过完了,还是没有动静。自2007年以来,国内上市公司开始对太阳能光伏发电趋之若鹜,天威保变、江苏阳光、乐山电力、安泰科技、鄂尔多斯、伊泰B等纷纷抢食光伏发电市场的蛋糕,甚至连做饲料的通威股份,卖毛巾的孚日股份都来凑凑热闹。国内光伏产业发展仍需要有政策的甘霖,即使小小的价格波动,我们也难以将成本风险转移给尚德,只能自我消化。
国家发改委人士对媒体说。而二级市场也最好地诠释了这个说法,天威保变、南玻A等曾经的光伏概念股牛气已经退潮,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英利绿色能源、尚德电力等中国光伏股也未能因德国电站二季度抢货造成电池片供应紧张而股价走高。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既可独立使用,也可并网发电。
股市行情:新能源板块前景看好中国经济长远来看,新能源板块的主题性特征非常明显,持续的时间与空间相对较长。就目前阶段来看,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两个细分领域可能出现的波动性机会较大,面临的政策利多可以预期。我们看好其中潜力品种的波动性机会。比如孚日股份、科力远、德赛电池、亿纬锂能等。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正式启动,对整个产业链来讲都是发展的大好机会。试想,一旦未来光伏领域出现突破性的技术革新,其成本大幅下降至与火电同价甚至低于火电成本,由此所激活的市场容量将是无限大。
而2011年国内电池产量将增长40%,达到7168MW,按7.5g/w计算,需多晶硅53760吨,假设半导体需多晶硅增长25%达到5000吨,国内多晶硅需求总量为58760吨,国内产量预计将达到80000万吨,出现供过于求的压力。[page]长远看来,届时,今日强抑之产能会否又成明日发展之瓶颈?2005~2012年全球太阳能电池按技术种类产能预测太阳能电池产业中的摩尔定律对IT略有所知的人势必不会对英特尔创始摩尔闻名于世的摩尔定律了然于胸,事实证明,摩尔定律在今天依旧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而且不限于IT产业,在以太阳能位代表的新能源行业里同样适用。据悉,目前国内含税价在41万-42万元/吨,预计随着光伏电池需求的放缓,硅料的需求紧迫性下降,下半年硅料价格压力较大。从新能源板块近期基本面变化来看,我们认为政策利多信号仍较为明显,有望出现波动性投资机会。
然而,芯片与电池板只是在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涉及硅和电,某些处理技术也相同。一家工厂通常每小时能生产3000个硅晶片,每个晶片就构成一枚太阳能电池。而太阳能电池的转换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其成本将下降7%。
这是个精确度极高的行业,因为每个晶片可以制成10万个芯片。新兴产业的产能增长,换一个视角看意味着资本的关注和进入,这正说明行业的发展存在突破和升级的可能。
但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一方面目前太阳能产业增长速度低于预期,德国和西班牙等国开始削减太阳能发电补贴,2009年新增太阳能发电量仅为2008年高峰期的1/4。作为未来车载动力电池主流的锂离子电池将面临产业的利多背景推动。
对于新兴行业的理解也不应等同于一些成熟行业,对它们的‘过剩应当持一种宽容态度。根据摩尔定律,随着科技的进步,产业技术的成熟,太阳能发电成本也将变得越发低廉,最终达到即便无需补贴也同样可以与传统的石化燃料同台竞技的局面。于是乎,原本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为己任的新能源反而成为被调整的对象。硅作为生产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料在2007-2008年出现供应瓶颈,由于太阳能产业需求激增,硅一度成为稀缺资源。科技部下属战略研究院的调研显示,虽然多晶硅产能扩张很快,但由于建设周期及市场波动原因,一直供不应求,巨大的缺口还需要依靠进口来填补。券商预计显示,2010年大陆的多晶硅产量可达45000吨,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共需多晶硅44960吨,多晶硅供需基本平衡。
而原本奉节能环保为宗旨的光伏原料多晶硅反被贴上高耗能、高污染的标签——一时间,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仿佛陷身于一出果戈理式的讽刺剧。新能源作为中国经济实现所承诺低碳发展目标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相关产业政策密集出台。
太阳能电池应用多晶硅是真过剩还是被过剩在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通知》中,风电设备和多晶硅这两大新能源产业首次被列入重复建之列。引子:德国《商报》18日报道,两年来国际硅价大幅下滑,每公斤由500美元降至目前不到50美元。
而多晶硅价格难现2008年的疯狂、逐步回归价值也是业内共识。市场分析机构iSuppli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硅产量比实际需求多出4.4万吨。
上述券商报告还认为,随着多晶硅生产技术的突破,国内硅料成本还会下降。另一方面,两年前蜂拥上马的硅生产项目已相继建成投产,产量不断增长,从而导致目前硅市场供大于求。iSuppli预计2011年全球硅产量将突破20万吨,硅需求为14万吨,过剩产量增长至6万吨。中国光伏产业迅猛发展,2000年太阳能电池产量仅为3兆瓦,到2007年底达到1088兆瓦,跃居世界第一位。
我们之所以阶段内关注波动性机会,主要是考虑到市场总体弱势可能仍将持续,只是政策利多背景下的品种机会更多的是波动性表现的概率为大。新能源电池将受益新能源汽车、电子科技类技术创新等长期受益。
其次,新能源的技术革命也存在着诸多变数。不过,即使早被打上了过剩的记号,多晶硅产业被过剩的论调却不绝于耳。
但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过程要简单得多,而且产量很高。随着更多项目投产,硅供大于求的局面还将进一步恶化。
由于光电转换效率的提高以及硅料切割技术的进步,单位电池用硅量还将减少,长期价格都将回归价值。这一切似乎都源于近两年多晶硅产业的供过于求,产能过剩成本利润发展前景等问题再次成为太阳能电池等光伏产业关注的焦点。例如,业内预期晶体硅电池的转换率在最近几年可从17%提高到20%,如采用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之后,这一效率甚至可提高到30-50%。来自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数据表明,2009年国内多晶硅的实际产量只有14000吨,和进口量持平。
新能源板块在A股市场是相对较大的板块,涵盖了风能、太阳能、核能、节能环保材料等多个领域。商务部将在限制多晶硅产品出口及加工贸易方面开出猛药。
而相比之下,一家规模适度的半导体工厂可能一年才能生产20万个晶片。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任东明:从未来发展看,多晶硅不一定真的过剩,我国还未形成完善的太阳能发电价格机制,国内市场没有启动,太阳能电池应用的前景并不清晰。
尽管意大利、美国等国将成为太阳能新市场,但仍不足以抵消硅产能的扩张由于光电转换效率的提高以及硅料切割技术的进步,单位电池用硅量还将减少,长期价格都将回归价值。